建构“明日帝国” 还需新思维
笔者在此无意探讨此中是非,但愈演愈烈的雾霾污染却为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提供了一个“咸鱼翻身”的难得契机。但光有天时还不够,光伏产业要想在中国火电独大的能源结构中站稳、坐大,建构属于自己的明日帝国,还需构筑发展的“新思维”。
新思维一:要向火电“虎口夺食”抢市场
尽管近十年来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光伏的“黄金时代”自不待言,风电、水电也是“风生水起”,却始终未能撼动火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一枝独大的地位。相反,近两年来,西南等传统丰水地区频遭大旱,水电出力骤减;受累于日本福岛核泄漏,核电发展也一蹶不振;而风电、光伏尚难堪大任。虽然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装机容量仍在逐年攀升,但在各地上马的动辄数百万千瓦大型火电项目面前还是相形见绌。最终结果是,火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不降反升,电力行业对于煤炭的依赖有增无减,而可再生能源则大多“一夜回到解放前”,多年苦心经营的发电市场份额被火电一朝反噬。伴随全国能源结构版图出现逆转,电厂乃至电网都唯火电马首是瞻,今年大范围强雾霾天气频发,也是其来有自。
光伏行业常年奉行“两头在外”路线,与火电巨头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即便受挫于欧美“双反”围剿而转攻国内市场,又得政策面多方扶持,光伏电站运营商也大多是小打小闹,做的都是火电瞧不上眼的“边角生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自身实力不济,与央企出身的火电巨头不在一个重量级;此外,业内普遍的想法是在用电增量上做文章,就足够光伏电站腾挪,犯不上去虎口夺食、与火电争夺存量蛋糕。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方针的推进实施,经济增速将稳中趋降。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应的是,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包括用电量在经历多年持续快速攀升后,也将步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油荒”、“电荒”近年来基本绝迹就是一个例证。如果只盯增量、不敢去触碰火电的既得利益,无异于固步自封、自我设限,留给光伏电站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恐怕就很狭窄,完成“十二五”乃至今后“十三五”的装机目标,或许都将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更何况,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火电独大、可再生能源退守的态势,短期内还难有实质性改观。尤其是作为可再生能源龙头的水电已遭遇发展瓶颈,自从三峡工程之后,除了金沙江流域,中国几乎已经没有可以大规模开发水电的地方。另一方面,国家电网近年相继建成多条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线路,火电得以触及以往无法送达或者不适合发展煤电的地区,变相挤压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一句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么温良恭俭让,光伏行业要想在国内取得长足进展,光伏装机要完成预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与火电“贴身肉搏”、争抢市场份额的意识,并为此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