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3年的春天,开出了新一届政府领导集体的执政爱民花,结出了新形势下职能转变的勤政廉政为民果。但与此同时,花期的长短,果实的品味,便一跃成为“民”所关注的第一问题。以食品安全这一最与民相系的领域来看,谁来管?怎样管?管怎样?是我们迫切需要找到答案,明确方向的大议题。
2013年 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问:“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包括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我想请问,在中国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否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公众和舆论是否可以更多地监督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对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答道:“至于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总理的这一句疾呼令人动容,也更引起我们的反思与希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面对如何解决“缺陷逐渐显现,整体趋势向好”的食品安全状况,李克强总理付出了大量心力。2010年2月李克强出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他亲自督率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食品安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之后,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反复强调,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与阶段性特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与职能整合、明晰责任,工作重心下移,决不回避矛盾,抓“牛鼻子”、碰“硬骨头”,依法重点治乱绝不手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此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尽管机构调整幅度不大,李克强仍力主成立强力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足见他决心重拳出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由是,2013年,通过政府大部制改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运而生,这一部门的成立,不仅验证了总理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方式的努力,也回答了食品安全“谁来管”的问题。
竹密不堵流水过。统筹监管职能力量,优化监管结构,明确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管,把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来说,面对食品安全事故,政府相关领导部门应当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肃依法进行整治;企业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市场信誉机制,依法生产,健康生产;同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衙门”更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泛覆盖的监管格局,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肃查处渎职失职行为,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状况推向更高的健康层次。
可以想像,经过历年来政府和企业的不断改进与努力,加之人民群众消费者主体监管意识的觉醒,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必然会有明显的改进与提高,虽然问题仍会出现,虽然治理未必全面,但“竹密不堵流水过,高山岂碍白云飘”,食品安全“管怎样”的答案,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以美好事实的形态,展示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