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发改委上月底宣布调控煤炭和电力价格的组合拳,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对于“煤电顶牛”仍是难治本。展望未来几年,市场对电力的刚需,煤炭资源有限下的刚性上涨,电力企业再次陷入全行业亏损,再度“要挟”调高电价只是时间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电力行业体制再次改革。
本次上网电价上调2.6分/千瓦时,销售电价上调3分/千瓦时,上网电价上调幅度约为6.8%,是2005年以来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据测算,如今年维持去年总用电量4.6万亿千瓦的水平,占81%发电量的火电将达到3.73万亿千瓦时,即“输血”火电670亿元。而如果按照年内三次累加的上网电价,输血额度更是高达1400多亿元,一举缓解了近两年的电力企业亏损局面。
显然,在多年的“计划电”与“市场煤”博弈中,对电力企业来说,如此慷慨之举并不多见。但是,市场各方仍拍手叫好的少,深入反思的多,普遍认为,此举治标难治本。毕竟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且需求日益旺盛的格局下,煤炭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电力价格成本继续上升已是必然,问题的关键是电力行业体制再次改革。
“多贵的煤价就有多大的电荒。”显然,电价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电力价格市场化,必须实现煤价、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联动,做好居民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的制度设计,使电价能够真正反映电力资源的稀缺程度,需要从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都参与市场定价,从而形成最终电价。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要充分反映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且可以推动火电企业互相竞争,提高发电效率。
回顾电价的改革历程也可以看出,2003年第一次电力改革后,至今遗留的问题主要是最难突破的电价和电力市场。2008年~2009年,该问题集中爆发,在高煤价的压制下,发电企业全行业亏损,再次改革已经相当迫切。随着新一轮电力紧缺周期的到来,把电力体制改革走到底,才是保障电力供应的最终出路。如果借着“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政府能加快完成电力体制改革,彻底走向市场,将使得电力行业的前景更加稳健,避免行业再次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然后被动调整电价的尴尬。
根据国家电监会日前发布《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其中针对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及支出提出一系列监管措施。这也是搁置多年的电网输配电分开改革进程重新进入融冰期的政策信号。由于输配电成本是输配电价的形成依据,输配电价对最终电价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来源 :东方网】
【编辑: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