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欢迎登陆艾逊!
用户名 密码

社会热点

宋朝皇后旧事:孟皇后因祸得福 李皇后逼疯皇帝

                                     

后市街与羊坝头巷交界处,摄于1990年代中期。

  有一次上7路公交车,车上正播《小巷故事》的片尾曲,用杭州话唱着:“钱塘 鱼米之乡∕家乡西湖旁成长∕弄堂住满人的小巷∕煤饼炉子扇起稻米芳香∕天井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后市街里出皇后∕真当响当当”,听到这一句时,我一愣。

  后市街出过皇后吗?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后市街的手帕厂招待所住过,一层楼都包租给了我们单位,没听说过什么皇后啊。

  于是,去问曹晓波。他又去问一些老杭州。答复大致如下:

  “我知道后市街有前进电影院,不过那时还是工商联大礼堂。”

  “斯大林驾崩时我在定安巷(后市街旁)里打弹子,那天下午,警报一响行人止步,都要肃立默哀。”

  “后市街与中山中路平行,从清河坊一直到三桥址。杭州手帕厂就在三桥址,厂房是利用一座废弃的庙。”

  “我在杭四中读书,有时候也从后市街过,但是从没见到过皇后,也没听到有人提到过。”

  ……

  查资料才知,后市街,可是南宋一代高层秘闻的集中地。仅皇后宅院前后就有三座。而且就那么巧。一个是辅佐南宋开国的皇后,一个是率南宋皇族和朝臣降元的皇后,中间一个是改变了南宋历史走向的皇后。

  因祸得福的女人:孟皇后

  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个皇帝,父亲神宗去世时,他才10岁,奶奶高太后垂帘听政,从10岁到18岁,朝堂上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只是摆设。

  宋朝的变法是一场大戏,其中牵涉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比如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高太后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她也许知道,小皇帝已经积怨很久了,或许也想到了,哲宗在亲政后变本加厉的爆发,将保守党一律踩到脚底下。

  和保守党一起被贬的,还有他的孟皇后。

  孟皇后是奶奶高太后为他安排的。孟氏端庄贤惠、聪明多才、礼仪周到,当年16岁的孟氏怎么会想到,她隆重的婚礼只是让她踏进了一个影响到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政治漩涡。

  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被她的男人冷落。

  只一年时间,高太后去世。孟皇后的安耽日子也宣告结束。哲宗专宠起容貌俏丽的宫女刘清菁。刘美人当然觊觎皇后的位置,不惜一切手段谋害孟皇后。1096年,20岁的孟皇后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为由被废,出居瑶华宫,成为一名女道士。

  后人经常将孟皇后的被废怪罪于刘清菁,但如果没有哲宗的支持,她敢?

  孟氏的女道士生涯4年后,哲宗亡,徽宗即位,孟氏被召回宫中。皇宫里的女人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一年,孟氏又被踢出宫去,再次被发配到瑶华宫做女道士。这一次,幽居岁月长夜漫漫,一直到她51岁,这个世界才又想起她。

  也只有到这时,孟氏才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

  1127年正月,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尽被掳而北去,孟氏因不在皇室名册中,又因瑶华宫起火避居民居家中,免遭被俘北上的命运。

  金军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就招来孟氏撑腰,册其为“宋太后”。也许当初高太后的眼光没错,此时,孟太后不但没有对给她带来灾难的宋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当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因执勤在外而未被掳北时,立即秘密去信劝说其称帝。

  有了孟太后的诏书,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如此,宋室王朝得以延续。

  1128年的冬天,孟太后的舟船在呼呼寒风中抵达杭州。仓促中,以凤凰山的旧州治(北宋杭州市政府所在地)为行宫,安顿下来。

  战争还在继续,临安城里也不安耽,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请孟太后垂帘。

  那天北风刮得很急,双方谈判不成,千钧一发之际,孟太后坐在竹椅上,由四位老太监抬出皇宫。她没有来到高宗所在的楼上,而毫无畏惧地到了叛军的面前。令赵构和大臣们大惊失色。

  面对内外交困,孟太后沉着应对。她一面曲意抚慰叛军,答应让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见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密令她前往嘉兴去找韩将军火速勤王。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名将水陆并进,一举攻破临平防线,乘胜夺下武林门小堰坝(从此该地被叫作“德胜坝”)。叛乱平息。高宗一复位,孟太后立即撤帘。

  这以后的几年里,南宋小朝廷被金兵追着打,孟太后一直在浙江江西一带流亡,也没过上多少安定日子。直到韩世忠的“黄天荡之役”后,局势改变,南宋政权逐渐稳定,宋高宗立即派人到赣州去接回孟太后。宋高宗对她十分孝敬,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无奈孟太后积劳成疾,常常头晕目眩,手脚发麻,病情越来越重。1131年,55岁的孟太后去世,安葬在绍兴上皇村。

  孟太后一生,因福得祸,因祸得福,实在让人感慨万千。一个被北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一肩将宋室从北方挑到了南方。她虽在杭时间仅半年,但这是极为关键的半年。“苗刘兵变”使得刚刚诞生的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中,是她稳掌船舵,避过了灭顶之灾。

  《梦粱录》记载:“昭慈圣献孟太后宅,在后市街。”应是南宋定都杭州后,宋高宗为追思孟太后而建。

  万源绸庄清末创办,后发展成民国时期杭城最大的门市绸庄。其业主的旧居在后市街北段,2000年拆除。图为院中亭子

  皇帝逼疯的女人:李皇后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地方现在叫“太子湾”。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

  凤娘出自武将之门,敢说敢做,但赵惇成了太子后,变得唯唯诺诺,孝宗笑他跟着笑,孝宗忧他也跟着忧,生怕太子位不保。这让李凤娘非常不爽。

  这样的不爽竟持续了19年。1190年,孝宗为高宗守孝而退位,43岁的太子终于登上皇位,是为宋光宗。李凤娘也如愿以偿坐上了皇后宝座。

  可是,皇后自有皇后的忧虑,废后的事不是没发生过,凤娘熬了19年,不能也不会让其他女人坐享其成。

  一日,光宗洗漱,见一旁宫女手如柔荑,禁不住说了一个“好”字。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送来一食盒,打开一看,竟是那宫女的一双手。光宗吓得一口气往里憋,怔在那里。

  光宗有位黄贵妃,对他很是知冷知暖。光宗继位次年,要祭天地宗庙,出宿斋宫。李凤娘趁着这个空隙,召来黄贵妃,责她蛊惑病主,令内侍持大杖把黄贵妃活活打死。光宗接报后,非常惊骇。次日郊坛祭天,四面阴霾,突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蜡烛像鬼火一样。这一踉跄回宫,光宗的精神病就发作了。

  眼见丈夫成了废物,李凤娘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要立赵扩为太子。但是,仍拥有实权的太上皇孝宗有不同意见,老二的儿子赵抦更中他的意。这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却又敢怒不敢言。

  而李凤娘就不一样了。孝宗召光宗赴家宴,李凤娘独自前去,当面要求孝宗立她儿子为太子。见孝宗沉吟不答,按捺不住责问公公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你赵家明媒正娶,赵扩又是我亲生,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

  这话惹得孝宗大为光火。孝宗不是高宗的亲生儿子,谁都知道在这事上回避几分,就她李凤娘竟敢这样气势汹汹来逼问,孝宗当场拂袖而去。

  李凤娘回宫后也没闲着。向光宗哭诉此事,添油加醋说孝宗另有打算,不要说太子,就连你这个皇位恐怕也难保。光宗本就对孝宗满肚子疑惧,这下更是翻脸了。光宗的翻脸方式,是避而不见。

  宋代历史上的闹剧“过宫事件”即由此而生。

  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光宗不去给孝宗请安,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群臣纷纷进谏,但光宗不听,李凤娘的阻挠力量更是强大。直到孝宗临死前,大臣们拉住光宗的衣裾哭谏,还是无效。孝宗在对儿子的期盼中无限痛苦地离世了。

  光宗竟怀疑父亲的死是个圈套,死活不肯出来主持丧礼。这样,才由吴太皇太后(宋高宗皇后)做主,让赵扩登基即位,光宗变成太上皇。

  这好歹称了李凤娘的心。但让她不解的是,儿子不肯做皇帝。赵扩吓得一边绕着殿柱兜圈子,一边大声哀求“做不得”。吴太皇太后一边哭,一边下令大臣夹持住赵扩,强行替他穿上龙袍才完成登基仪式。

  当大臣去光宗那里拿国玺时,疯皇怎么都不肯。李凤娘道:“既是我儿子做了,我自取付之。”才将国玺拿了出来。

  不要以为儿子做了皇帝,李凤娘可以精神抖擞。错了,她心里很清楚,儿子太懦弱,被大臣们强行扶上皇位,只不过是个摆设。朝廷大权早已落到大臣手中,她的时代,过去了。

  1200年杭州城7月的闷热中,56岁的李凤娘在孤寂中死去。由于生前待人歹毒,死后竟连礼服也取不到。宫人们用席子包裹着尸体,准备抬回宫中治丧。半路上,突然有人喊“疯皇来了!”大家丢下遗体拔腿就跑。李凤娘的尸体在骄阳下曝晒,散发出阵阵恶臭。治丧时,放置了鲍鱼,燃起数十饼莲香,才掩盖住尸体的臭味。读史读到这里,总觉得光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简直不可理喻,很多大概是精神病人的作为。

  李凤娘像是一颗毒瘤,散发出瘴气,污染了南宋蒸蒸日上的氛围。光宗朝虽只短短5年时间,却使南宋元气大伤,国富民强、繁华如锦的气势停了下来。

  《梦粱录》记载:“慈懿李皇后宅,在后市街。”

郑祥泰号私井

  战争不让女人走开:谢皇后

  有一位皇帝,在他死后15年,南宋亡。

  他的陵墓,和其他几位帝后的陵墓,被元朝的僧人杨琏真珈所盗。他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尚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倒悬树上沥取水银。然后将他的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元朝统治者,躯干则被焚毁。这个头颅,被制成酒具,直到朱元璋攻占北京后,才在皇宫中被找到。

  这位不幸的皇帝,就是宋理宗。那么,他的皇后谢道清命运怎样?

  谢道清出生在台州一官宦人家,由于家道中落,父母早亡,被寄养在叔父家中,汲水做饭,也差不多是个使唤丫头。宫中来选官女时,她叔父说:道清长得黑不溜秋,一只眼睛有白斑,人又不灵巧,到了宫中也不过沦为老宫女,不去也罢。

  谢道清得以做上皇后,真正原因在其祖父。谢道清的祖父在前任皇帝手下做宰相,在宁宗立皇后时,他力挺宫女出身的杨美女。理宗接位后,杨皇后成了杨太后。杨太后感念谢宰相的援立之功,为理宗选皇后时就指令一定要谢家女子。而当时,谢家未出嫁的只有道清一人。

  谢道清的皇后做得非常郁闷,后宫里最多时,有名号者达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贵妃,奸相贾似道的姐姐。理宗还不够,竟把色艺绝伦的官妓唐安安召入深宫共度良宵。谢皇后与理宗生活38年,终生无子。贵为皇后,却像一个摆设被晾在一边。她的男人,有那么多搂抱、情话、朗朗笑声,与那么多女人亲昵,宠爱她们、封赏她们,这些却都与她无关。

  一直到1259年,蒙古人的军队已经逼过来了。元军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听从近臣计议,准备迁都庆元(今宁波)以便下海南逃。直到这时,我们才首次听到谢道清的声音。她说:这样走,恐动摇民心。

  也许没脾气的人一旦执拗起来,谁都拗不过。迁都事罢。

  理宗当了40年皇帝,把好好一个南宋折腾得差不多了。1264年冬天,宋理宗去世,他的养子赵禥继任为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贾似道因有策力之功,玩度宗于股掌之间,权倾朝野。度宗临朝十年,不但丝毫未扭转形势,反而每况愈下。1274年,即他病逝那年元军已经发起总攻。

  忽必烈大军20万人水陆并进,直逼杭州。京城官员逃的逃、躲的躲,谢太后命令在朝堂贴出告示:“我宋朝三百年来,对士大夫待遇优厚。现在正逢多灾多难之时,大小官员不能提出挽救时局的办法,京官弃官离位,外省官弃城而逃,还算人吗?国法依然存在。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但这时,以谢太后的能力,丝毫未能扭转局面。

  1275年,年仅4岁的宋恭宗继位,64岁的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次年正月,“皋亭山下青烟起”,元军围攻杭州城,游骑直至余杭门(今武林门)下。谢太皇太后在慈元殿召见群臣时,上殿的仅只6人。她提升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与元军统帅谈判。谈判不成,文天祥被扣留。至此,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好投降。

  二月,元军统帅收取了南宋皇帝请降的诏书。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宋恭宗顿时由主沦为客,站在帘下恭恭敬敬地听着大元命令。群臣气噎心酸,均无话语。随即,他们被押往元大都北京。谢太皇太后因病不愿出宫,被元军连床带人抬了出去。

  谢氏本非武则天那样的人才,综观她的一生,无非取个“乖”字,安分,不惹事。要她为国怎样怎样是不切实际的。事到如今,能剩一妇之仁,不忍生灵涂炭,也可说是本分未失。

  而被抬着上路的谢老太,不知看不看得到一路情景。离杭州越远,景色越异。亡国之戚,去国之苦,不堪凌辱之恨,她怎么想我们不得而知。家国已亡,金屋梦破,她只能拖着病体,冷泪交流,望断燕山蓟水,踯躅在“万里到幽州”的路途上。

  谢氏在大都的生活,似乎无人记载。只有1289年春,跟随谢太后的琴师汪元量回到杭州时说:“太后临殁遗言,欲归葬绍兴。”遗老闻之,有泣下者。

  她终于未能归葬。但愿她也不知道她的丈夫——理宗头颅被割下做成元人酒具之事。

  《梦粱录》记载:“寿和圣福谢太后宅,在龙翔宫侧。”

  龙翔宫原在后市街,是理宗当皇帝之前的王府。元朝至元年间一把大火烧了,重建时移到现在的龙翔桥,桥以宫名。那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后宫·后市  

  2011年的荧屏似乎是“后宫屏”,《步步惊心》、《后宫》、《倾世皇妃》……打开电视,放眼望去都是后宫争斗的事儿。后宫,朝廷之后,人心之后。后宫这个词,基本就是见不得阳光的了。

  杭州后市街,与凤凰山南的后宫连着,也连出了一幕幕皇帝家里的闹剧。

  后宫剧里的女人们勾心斗角,是编剧们想出来的,坏女人得逞,好女人受屈,虽然早都猜到结局了,可过程还是很吸引人的,一边骂“胡编乱造”,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后市街上的皇后们可都是真的。你猜到她们的结局了吗?

  除了“后宫”,还有“后市”。

  后市街,从南宋时就开始这样叫了,大约是相对于前面的“大街”(现中山中路)而言。后市街早先也是店铺林立,酒肆嘈杂,大街之后亦有市井的热闹。间或有几个高门深院,暗暗连着皇城的后宫,进出的人有着趾高气扬的嘴脸,亦有提心吊胆的失措,少了一点街上百姓日常的快活。

  后市街叫了一千八百年,到1966年突然改成“前进巷”,1981年重新叫回“后市街”。还是“后市”好,读起来有一点历史深处的回响。以后再走后市街,或许会有一点穿越的恍惚。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漫步】

 

发布时间:2011-12-30 14:10:11
 
CopyRight © 2005-2011 MRO工业品-艾逊实业(上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