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份召开的东莞两会上,有细心的媒体从《东莞市2013年市级部门预算草案》中发现,3所市属机关幼儿园2013年的财政预算支出达2776万元,却仅招收市直机关单位职工以及公办市属学校教职工的子女。
这种“学前教育特权”已是一个遗留多年的老问题。与东莞邻近的广州市,已经在探索改革市属公办幼儿园管理体制,并拟在2016年之前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有东莞市政协委员提出,东莞机关幼儿园可参照广州做法,释放部分学位向社会开放。
而对隐藏在背后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教育学者依然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机关幼儿园年预算千万元
东莞市属机关幼儿园共有3所,分别是东莞市机关幼儿园、东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和东莞市实验幼儿园,这3所幼儿园仅招收市直机关公务员以及公办市属学校教职工的子女。
《东莞市2013年市级部门预算草案》中显示,3所机关幼儿园2013年的财政拨款支出分别为1055.11万元、1083.32万元、637.80万元,总计2776万元。
像国内绝大多数的机关幼儿园一样,这3所幼儿园享有其他幼儿园所没有的优势,也是东莞市最早获评“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的一批幼儿园。
其中的东莞市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50年,由东莞市市政府主办、市财政局全额拨款。2005年,这所幼儿园由旧城区搬迁到东城区市机关干部住宅小区内。据介绍,新园舍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设大、中、小共九个班。这所位于高档住宅小区里的幼儿园不仅环境清幽、整洁别致,而且音乐室、科学室、电脑室、美术室、陶艺室、图书室、烹调室、农趣园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教师均为大专及本科学历。
东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拥有13个班的配套设施,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先进齐全,与东莞市机关幼儿园均是“全国百佳幼儿园”。即使是创办时间相对较晚的东莞市试验幼儿园,也在建园6年后的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除去一般的伙食、校车等费用,在这3所条件优厚的幼儿园里接受教育的孩子每个月只需按省一级幼儿园的标准缴纳650元的保教费。而同样条件的中高档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是这里的数倍,每个月的保教费至少在1500元甚至2000元以上。
东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3所市属幼儿园属于公办性质,因此其办学经费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全额上缴市财政,市财政根据幼儿园日常运作和发展需要,核定供给成本,纳入经费预算安排。在2013年的2776万元预算支出中,包括了3所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约800万元。
以东莞市机关幼儿园的支出预算为例,2013年财政预算总支出为1055.11万元,其中包括基本支出809.76万元,一般专项支出247.15万元。基本支出主要包括了各种人员经费、公务车改革单位交通费用等。一般专项支出包括教学设施设备、书籍资料、日常办学经费等。
媒体报道,东莞市教育局的这位负责人还说,随着适龄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这3所公办幼儿园有限的学位也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招生对象的入园需求,只能满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子女约1/3的入学需求,在名额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把名额分配到各单位后采取抽签方式分配学位。
入园难与贵
1月15日下午,在东莞市南城区的一所民办幼儿园门口,刚刚放学的小班生小卢(化名)坐在爷爷的自行车后座上,正准备回家。
小卢的父母来东莞已十几年,没有本地户籍,和一个有着数百万人的群体一起被称为“新莞人”。因为保教费相对较低的公办幼儿园优先招收本地户籍的孩子,多数像小卢这样的“新莞人”孩子只能进民办幼儿园。
之所以选择了现在这所幼儿园,小卢的爷爷说,主要考虑的是价钱还能接受,而且接送不算太远。离家更近的一家幼儿园每个月保教费要上千元,这家主要面向普通工薪家庭的幼儿园价钱低一些,但经过2012年秋季的一轮价格调整之后,也涨到了近千元。像那种条件最好而且保教费相对较低的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更不用说机关幼儿园。
但即使是拥有东莞本地户籍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能进得了公办幼儿园。据东莞市南城区科教办工作人员统计,在南城区目前投入使用的总共30多所幼儿园里,只有一所是社区集体办,其余皆为民办。
根据东莞教育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东莞市共有幼儿园727所,其中民办园552所,公办集体办园175所,占24.1%。而2012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下降,据《南方日报》的数据,东莞市794所幼儿园里,公办集体办180所,仅占22.7%。
这并不是“特供幼儿园”第一次遇到争议,反之,在全国具有普遍性的机关幼儿园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学前教育特权的碉堡”。
早在2004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财政预算拨款2000多万元用于政府部门的4个机关幼儿园,就受到代表的质询。媒体报道,时任省人大代表的杨建优称:“公务员理发可以理解,这涉及形象问题,但是政府机关的幼儿园一年投入2000多万,实在难以理解!”
类似的在广州,截至2010年底,广州共有幼儿园1532所,公办、集体办幼儿园仅有234所,接近八成半为民办幼儿园。全市34万多幼儿园生中,接近八成在民办幼儿园。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2012年广州市部门预算中,8所机关幼儿园获得的财政预算资金为8349.82万元。
有人士认为,机关幼儿园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很明显带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因素。“这昭示了政府在财政分配和支付上的厚此薄彼,在机关幼儿园轻松得到大笔拨款的同时,是其他幼儿园在财政投入上的‘营养不足’和‘嗷嗷待哺’。”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不利于推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经过多年社会各界的呼吁,广州“学前教育特权的碉堡”开始被撼动。就在2012年年底,《广州市属公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实施方案,广州市20所市属公办幼儿园的23个园区,除了已经停止运作的4所幼儿园和市公安局幼儿园、市儿童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以外,其余14所幼儿园的15个园区分两阶段进行体制改革。第一阶段是2013年6月30日前移交市教育局管理,第二阶段是市教育局在解决各幼儿园历史遗留问题、理顺关系后,原则上在2016年1月1日前将上述幼儿园下放给各园区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在移交和下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教学水平不下降、教职员工待遇不下降、招生更加公平、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根据改革的目标,2013年公办幼儿园向社会公开招生的比例要达到70%,2014年要达到80%,2016年要达到90%,届时公办幼儿园将通过摇珠和电脑派位进行公开招生。
媒体报道,在1月初东莞市两会市政协教育体育分组的讨论会上,一名市政协委员提出,东莞机关幼儿园可参照广州做法,释放部分学位向社会开放。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熊丙奇曾统计发现,在一些地区,公办学前教育只占整体学前教育的10%—20%,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只占总体教育经费的1.3%左右,甚至有的地区,50%的幼儿学前教育,是靠不具合格办学资质的“黑幼儿园”提供的。从全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的投入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例为3.8%,有的发达国家甚至高达8%—11%。而中国的投入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即使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印发的《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指出,广东省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部分地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对此,广东省每年将新建一批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13年,各县(区、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2013年年底前,将各级各类资产属于国有的公办幼儿园统一归口同级教育部门管理。
对于公办幼儿园占30%的目标,熊丙奇认为,“这个比例极低,30%政府怎么起到主导?”他说,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前提必须是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都已经规定得很明确了,把学前教育定位为普惠性的幼儿园,叫政府主导,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这是根本的措施。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关键原因是政府部门不愿意投入。”
2011年,东莞市也配合着印发了《东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要求,到2012年,每个镇街至少要办1所市一级以上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13年,90%以上的村(社区)办有公办幼儿园,45%以上的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20%的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优质幼儿园标准,满足60%户籍幼儿的入园需求。
对于民办幼儿园,这份《计划》还提出,从2011年开始,加大扶持力度,将连续三年每年扶持50-60所民办幼儿园,每所补贴5万元。
2012年年初,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集体和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逐步建立起全市公办幼儿园由市镇两级办园、村(社区)支持配合的办园机制。
根据2012年的数据,东莞市在园幼儿共计255657人,其中本市户籍幼儿66533人,外市户籍幼儿189124人。而《东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没有提到的、像小卢这样占了近75%的“新莞人”幼儿的入园问题,在露出拟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式的积分制入读公办幼儿园的迹象之后,仍在探索中